即時看診進度
即時看診進度
INTRODUCE

心臟管家

心臟衰竭初期症狀有哪些?4級分類判斷要正確,專業醫師解析看這邊!

你知道心臟衰竭初期症狀有哪些嗎?其實,心臟衰竭可依照4級分類判斷標準,從第1級的輕微氣促與疲倦,到第2級的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與活動後明顯喘不上氣,再到下肢水腫與運動耐受度急遽下降,每個階段的警訊大不相同。想知道心臟衰竭是否能預防?或該如何識別初期症狀並就醫?就讓專業醫師用本文替大家詳細說明吧!

心臟衰竭是什麼?初期症狀發作原因有哪些?

「心臟」就像是人體的馬達,透過持續輸出動力將血液送往全身各處,以維持細胞正常運作。一旦心臟功能不良、無法有效收縮或舒張,就會造成血液循環不足,無法提供組織足夠的氧氣,讓器官缺氧及體液瘀積,進而引發喘不過氣、腳部水腫等問題。心臟衰竭常見原因如下: 

  • 右心室或左心室的功能不良
  • 心臟衰竭,可分為右側或是左側的心臟衰竭,臨床表現略有不同。 右心衰竭以下肢水腫、肝脾腫大、呼吸喘為主要表現;左心衰竭則以肺積水、呼吸喘、夜間咳嗽、失眠為主。
  • 高輸出性與低輸出性
  • 一般來說,我們熟悉的是心肌收縮力下降造成的低輸出性心臟衰竭。但有些患者雖然心臟本身功能並不差,卻因某些疾病造成身體的需求擴大,例如:甲狀腺、貧血等症狀,使得心臟無法負荷,最後也會造成心臟衰竭產生。

不同年齡層,致病原因也不同!

年齡層 主要致病因素
兒童與青少年 先天性心臟疾病:心臟結構異常導致無法正常負擔全身血液循環
其他全身性疾病:如甲狀腺功能異常、重度貧血,使心臟過度負荷
成人 心律不整:心房顫動、心室頻脈等不規則或過速跳動,影響心室有效收縮
冠狀動脈病變:動脈狹窄或血栓導致心肌缺氧,收縮力下降
高齡者

長期高血壓:血管阻力增加,心臟需更強力收縮,久而久之心肌疲乏瓣膜性病變:

二尖瓣閉鎖不全、主動脈狹窄等退化性瓣膜問題,增加心臟負擔,導致功能逐漸衰退

心臟衰竭初期症狀與等級介紹 

若想及早察覺並積極治療心臟衰竭,就必須先了解其常見症狀與分級標準。以下用專業醫師角度說明,幫助大家快速辨識各種初期徵兆、掌握功能與階段分級,幫助你更清楚了解自己的心臟狀況!

心臟衰竭常見症狀和分級

心臟衰竭的常見症狀,包括:呼吸喘、咳嗽、胸悶、心跳加速、四肢水腫、疲勞等。尤其是心臟衰竭,除了會造成呼吸困難讓患者行動時會喘以外,因為下肢循環和肺靜脈壓力改變,造成夜間躺下時症狀更明顯,,甚至會讓患者必須要坐著睡覺(這是與肺部疾病所造成的喘,特別不同的地方)。

心臟衰竭的症狀,可分為4級分類

  • 第一級:在日常活動並不會有什麼症狀
  • 第二級:在一般身體活動像走路、爬樓梯會有喘氣和心跳加速的狀況
  • 第三級:在輕度的日常生活例如上廁所、整理衣物就會有呼吸急促和疲憊的感覺
  • 第四級:在休息中或是靜止狀態下也會不舒服,就算坐著都會呼吸喘或是胸悶

亦可按照心臟衰竭嚴重程度分級

  • A級:無任何症狀,但是已經有了心臟衰竭的危險因素,例如: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等疾病
  • B級:心臟衰竭已經有了心臟結構異常,例如:心臟擴大、瓣膜疾病等,但還沒有任何症狀
  • C級:心臟衰竭已經有了初期症狀產生
  • D級:心臟衰竭的症狀已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甚至需住院治療

心臟衰竭初期症狀確認後,發現確診怎麼辦?  

一般來說,心臟衰竭的治療方式,可分為藥物及非藥物治療2種。近年,因為藥物治療的進步,許多患者的病情能夠得到良好的控制。初步的用藥,則包括:使用利尿劑,減少水腫和呼吸喘的情況以及血管擴張劑來減少周邊血管阻力;進一步會使用長期調整心臟功能和促進恢復的藥物, 包括:ACE抑制劑/ARB/ARNI、抗鹽皮質激素MRA、β受體阻滯劑、以及SGLT2抑制劑。不過因為心臟衰竭的患者非常敏感,剛開始治療的時候常會有症狀的反覆發作,會需要和醫生配合才有辦法持續用藥,使心臟功能進步。 此外也可以使用儀器植入體內,例如:心臟節律器以及心室輔助器,直接提升心臟收縮及跳動的穩定,促進身體的循環。

心臟衰竭的常見症狀,包括:呼吸喘、咳嗽、胸悶、心跳加速、四肢水腫、疲勞等。尤其是心臟衰竭,除了會造成呼吸困難讓患者行動時會喘以外,因為下肢循環和肺靜脈壓力改變,造成夜間躺下時症狀更明顯,,甚至會讓患者必須要坐著睡覺(這是與肺部疾病所造成的喘,特別不同的地方)。

EECP(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體外反搏治療

此為介於藥物與植入儀器之間的治療方法,是透過配合心臟節律的加壓方式,在每次心搏之間輔助血液流動,可以減少患者的呼吸喘以及水腫的情況,提供患者除了手術以外的好選擇。臨床上EECP對於冠狀動脈狹窄或高齡退化引起、以及已經藥物治療無效的頑固心臟衰竭特別有治療的價值,是患者一個新的治療選擇。

確診心臟衰竭的判定方式

診斷心臟衰竭除了醫師評估症狀以外,也可以透過心臟超音波檢查心臟的結構和功能、胸部X光片評估心臟大小以及肺循環的影響或心臟血流檢查,包括:電腦斷層或是核子醫學掃描都可以輔助做正確的診斷。

確診心臟衰竭怎麼辦?

罹患心臟衰竭除了和醫師配合治療之外,自我生活的調整也很重要!因為患者體內容易滯留水分,建議要這樣做:

    • 限制鹽分和水分的攝取
    • 要避免不良的生活習慣以減少心臟的負擔
    • 早睡早起、戒煙、少吃高油高糖的食物
    • 雖然患者就是會喘,但循序漸進的運動訓練,尤其是在醫療人員的輔助下,可以逐步改善患者的體能和生活品質

    心臟衰竭可以預防嗎?

    年輕族群|及早篩檢,排除隱憂 

    心臟衰竭並非宿命,只要從年輕時就開始關注心臟健康,就能大幅降低其發生機率。對於有心臟雜音的年輕人而言,切莫掉以輕心,應盡早向心臟專科醫師諮詢,排除先天性心臟病或瓣膜異常;若經常感到心悸、頭暈,則更應檢查甲狀腺功能與血紅素濃度,釐清是否因內分泌失調或貧血所致。 

    中壯年族群|控管「三高」與生活習慣 

    中壯年族群則需特別留意「三高」問題-高血壓、高血脂與高血糖。透過規律追蹤血壓、血脂和血糖數值,並遵從醫囑服藥配合飲食運動,不但可以避免冠狀動脈病變,也能保護全身血液循環,減少生理機能退化,為心臟築起一道防護網。確診心臟衰竭的判定方式 

    高齡族群|留心行動與夜間呼吸狀況 

    長者隨年齡增長,心肺功能會逐漸退化,但常被誤認為「老化正常現象」。若長輩走路變慢、夜間氣喘、睡不好,建議安排心電圖與心臟超音波檢查,才能及早發現並治療潛在的心臟衰竭問題。 

    健康生活|遠離危險因子,自我監測很重要! 

    戒菸限酒與規律作息,是保護心臟的基礎要素。要避免長期熬夜與過度壓力,讓交感神經得到充分休息;在飲食上可多吃蔬果、全穀與優質油脂,並適時補充堅果與深海魚油,以維持心血管彈性。在家自行量測血壓與體重,並做好紀錄,是最簡便的早期警訊監控。

     現今心臟衰竭的治療方式多元,有藥物、手術、儀器等選擇,絕對不像以前是無藥可醫的,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是預防心臟疾病的發生,仍然是長保健康的最好方式。想了解更多有關於心臟疾病相關議題?也可以到心臟筆記看看喔!

    推薦文章

    • 巨大的鴻溝

      今天一位阿嬤來看門診,絮絮叨叨地要求把這個藥物和那個藥物停掉,說自己好很多了,尤其是那個膽固醇的藥,她都只有吃半顆​接著進來一位中年男性,這次來看抽血檢驗報告,我們發現他的血脂肪飆升好多,但不是每天都有開立膽固醇的藥物服用嗎? 他笑笑地告訴我,最近吃比較清淡,就把膽固醇的藥物減少下來,一週只有吃一兩
    • No Pain, No Gain 有痛苦才會進步 | 宇平診所

      這是顛覆了傳統復健科和血管科醫師的最新觀念,希望週邊動脈疾病的患者可以得到新的治療方向。 周邊動脈疾病(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 PAD)是因爲肢體的血管阻塞,導致足部或是小腿的血液供應不良,產生疼痛、冰冷和無力的情況,許多患者因此不良於行,甚至造成組織壞死而需要截肢。
    • 健檢報告說我有心室肥大,怎麼辦? | 宇平診所

      健檢報告說我有心室肥大,怎麼辦? 因為預防醫學的普及,大家被早期發現心臟疾病的機會變多了,但是往往造成一些意外的困擾。 最常見的問題之一,就是體檢發現「心室肥大」,通常是由心電圖判讀發現的。 大家第一次聽到自己的心臟有問題,應該都會很緊張,但是大醫院的心臟科門診通常是人滿為患,一號難求。 感覺自己
    • 投票之後該幹嘛呢 好好量血壓吃藥囉

      根據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在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後的兩天內,心血管疾病的發作機率增加了1.6倍 無獨有偶,發表在醫學期刊JAMA的研究也顯示,在2000年美國總統大選後的五天內,心肌梗塞的爆發增加了42%​因為選舉的緊張以及造勢活動引發的情緒激動,還有長期吶喊的脫水疲勞,都可能讓心臟受損,以及血管產

    門診時間

    早 8:00-12:00

    劉中平李幸容

    劉中平

    劉中平李幸容

    劉中平李幸容

    劉中平

    劉中平

    午 15:00-18:00

    劉中平

    劉中平李幸容

    劉中平

    劉中平

    劉中平李幸容

    晚 18:00-20:00

    劉中平

    劉中平李幸容

    劉中平

    劉中平

    劉中平李幸容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