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RODUCE

心臟管家

No Pain, No Gain 有痛苦才會進步 | 宇平診所

這是顛覆了傳統復健科和血管科醫師的最新觀念,希望週邊動脈疾病的患者可以得到新的治療方向。

周邊動脈疾病(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 PAD)是因爲肢體的血管阻塞,導致足部或是小腿的血液供應不良,產生疼痛、冰冷和無力的情況,許多患者因此不良於行,甚至造成組織壞死而需要截肢。
因為周邊動脈疾病的典型症狀是走路的時候會腳痛,所以讓患者不敢多做活動,醫生也會擔心走路引發的疼痛是否會讓組織缺氧更嚴重,導致不可挽回的後果。 目前的主要治療是用藥通暢血管、控制血脂肪和血糖、以及手術的治療,但是還是有許多患者反覆發作,難以根治。

不過最近的研究顯示,如果是在醫療人員輔助下的運動,雖然剛開始會相當痛苦和困難,但是持之以恆的努力個三到六個月之後,可以達到行走功能的進步。 這個月在美國心臟學會雜誌發表的最新研究更顯示: 有血管栓塞的患者進行運動時,要勉強進行到有疼痛的程度;相較於只是輕鬆的走路活動,有缺氧性疼痛感的運動對於下肢的運動功能和症狀都會有更顯著的改善! 這其實顛覆了我們的傳統觀念,長期以來,醫護人員對於患者走路會疼痛的情況都會請大家適當的休息,不要逞強。 但目前研究人員認為加強運動可以刺激粒腺體的活性,以提高細胞的能量,並且可以促進肌肉內血管的再生。

研究中,在醫療人員的指導下,患者在家進行每週五次,每次最多50分鐘的行走運動,一組患者行走的速度必須要達到肢體會疼痛的程度,另一組患者的運動則不需要有任何不舒服,結果在半年之後,運動強度達到會疼痛程度的患者的下肢行走能力比起只有進行輕鬆運動的患者有明顯的改善。

劉醫師推薦周邊動脈疾病患者的行走運動方式如下:

一、熱身: 伸展您的大腿和小腿10-20秒
二、啟動: 開始行走,加速到有點輕度到中度的疼痛
三、休息: 行走5分鐘之後休息
四、重複: 沒有疼痛感後再繼續行走5分鐘
五、冷卻: 完成幾次的運動循環後,進行5分鐘的緩慢走動,慢慢地停止下來
六、目標: 前兩個月慢慢增加到30分鐘,兩個月後整個運動時間50分鐘,每週五次

這是復健科、心臟科和外科醫師都還沒有的最新觀念,讓我們一起試試看,勉強去走一點路,持之以恆,也許可以改善血管缺氧的狀況

#周邊動脈疾病的患者更要多運動
#有點痛也是可以走

文獻出處: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2022
Penn Medicine. 2022

推薦文章

  • 輕鬆通過常訓的小秘訣 | 宇平診所

    輕鬆通過常訓的小秘訣……讓心臟科醫師來告訴你 聽到要常訓就唉聲嘆氣,這是警察同仁執勤之外最大的壓力! 雖然常年訓練是為了讓警察同仁保持固定的訓練與良好的體能,以因應社會環境及工作需求,有效遂行警察職務,但是其中的體能測驗,對有了年紀的同仁,往往是一大考驗! 雖然警政署已經在今年7月發文取消目前實施
  • 白袍症候群 - 在醫院血壓就會自然高起來! | 宇平診所

    多年以來在診間和病人與家屬的爭議就是,到底病人血壓控制的好不好?許多病人到了醫院,不知道是因為緊張、還是因為醫院的冷氣太冷,往往在家裡血壓還不錯,在醫院血壓就瞬間飆高起來!那這個時候,我們要如何評判病人的血壓到底控制的好不好呢? 最近這兩三年來,奠基於心臟醫學界的努力研究,我們對於在醫院才會發生的
  • 低鹽飲食有多重要呢 | 宇平診所

    低鹽飲食有多重要呢? 吃清淡一點,是老生常談的養生之道,但是不要吃太鹹對身體到底有什麼好處呢? 鹽巴裡面的鈉離子會使得水分留在血管裡面,造成動脈的張力增加,進而讓血壓升高,久而久之就發生了高血壓這個疾病。 而我們已經知道,長期的高血壓會導致腦中風和心臟病。 從累積了35年的研究資料分析顯示,吃比較
  • 【地震來了,你跑得了幾樓?】

    早上地震搖了一下,大家一窩蜂往外衝, 左邊的腳麻也走很快的進財阿伯提著逃難包 一路小跑步還回頭喊「快點快點!」 右邊阿說嬸嬸才衝兩步就很喘、手扶牆、狂喊進財阿伯快跑… 這不是誰比較年輕、誰比較瘦的問題 是誰的心臟準備好了。 很多人以為逃命靠「腿快」 但真正關鍵的,是心臟要撐得住。 如

門診時間

早 8:00-12:00

劉中平李幸容

劉中平

劉中平李幸容

劉中平李幸容

劉中平

劉中平

午 15:00-18:00

劉中平

劉中平李幸容

劉中平

劉中平

劉中平李幸容

晚 18:00-20:00

劉中平

劉中平李幸容

劉中平

劉中平

劉中平李幸容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