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RODUCE

白塔隨筆

醫療疏失 | 宇平診所

昨天我們診所發生一個小危機,一位口齒不清的患者在別人的診號進來看診,後來在櫃檯批價和領藥的時候,也莫名其妙地在喊別人的名字時去領藥,最後還拿了別人的健保卡離開 還好我們迅速發現,在半小時內就追到他,取回錯誤的藥物和健保卡,避免了嚴重的後果。

這當然是我們診所一定要檢討的問題,整個流程,為什麼會讓人可以冒領和誤認,我們要再度加強和改善。 但我不禁想起以前醫管老師說的:「醫療疏失可以減少,但是不可能沒有。」 再想到了我們小小一家診所都難免發生醫療疏失,那麼大型醫療機構,一天成天上萬案的門診量,會有多少的錯誤產生呢?

單單美國一年就有150萬人次的用藥錯誤,而美國權威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調查顯示: 醫療疏失是美國第三大的死亡原因,僅次於心臟病和癌症,超過3%的人在就醫過程中會遇到醫療疏失 然而,要求再要求我們的醫療人員不要出錯就好了嗎? 或是再加強處罰的機制呢? 多少年來國內國外的經驗告訴我們,犯錯是人的天性,懲罰個人是完全沒有意義和效果的。 我們需要的是,針對系統去檢討,調整作業流程避免錯誤的發生;同時鼓勵團隊中每個成員發現和報告錯誤 只有透過機構和個人互相配合和改善,才能逐步減少意外的發生。

當然如果醫療疏失發生在我們自己或家人身上的時候,我們一定會感到非常的憤怒,但是請大家想想,每個醫療機構和人員都是想照顧大家的,就像如果我們去扶一個老奶奶過馬路,沒想到我們力氣不夠,反而讓她跟我們一起摔倒了,導致她骨折受傷,這樣大家忍心苛責嗎?

醫療行為是出於善意來幫忙大家恢復健康的,但是如果中間力有未逮,甚至造成大家身體受損,那是醫療行為的不完美,而人的身體、生命和生活的歷程,本來就不可能完美。 減少醫療疏失的辦法就是承認沒有人是聖人,過程可能發生疏漏,患者和醫療人員共同參與,用心思考改善方式,而不是一味指責或找人扛責任。

未來是不是還是會有我們想不到的醫療疏失呢? 多年的經驗告訴我,每次因為錯誤而改善作業流程之後,下次就會有我們想像不到的新事件發生,希望大家能了解醫療過程中就是有可能有疏失發生,請大家和我們在醫療過程中互相提醒,一起協助減少醫療疏失;一旦發生,那我們一起認真面對,努力處理,感恩

#誠懇面對不可避免的醫療疏失
#檢討再檢討,改善再改善

推薦文章

  • 82歲的高跟鞋 | 宇平診所

    ​以下非關政治
  • 如果我的家人生病要找誰呢? | 宇平診所

    最近一位前輩聊到他的母親生病的經過,聽起來像是一般的腸胃疾病,但是在三家的公立及私立醫院來來去去,急診門診加住院,連續一個多月都沒有辦法順利處理完成。 聽完他的疾病描述,覺得也許是因為病患年紀已經超過80歲了,或是因為連續幾次都是急性發作緊急去急診就醫,或是因為急救責任區的關係被送到不是平常看的醫
  • 我吃你的藥之後另外一個醫師開的心臟藥還要不要吃呢? | 宇平診所

    這是很常見的問題,通常劉醫師會建議一個疾病請一位醫師處理就好了,所以如果吃我的心臟藥,我通常會請病患把其他醫師開的心臟藥物停止使用,但是血壓藥、血糖藥、腸胃藥、神經科的藥通常都可以照平常的慢性用藥持續服用。 不過今天這位病患就有趣了,他先問我說他平常的高血壓藥可不可以繼續吃,我表示同意沒問題可以吃
  • 最好與最不好的一年 | 宇平診所

    還記得去年農曆過年之前,我向病人問好,預祝他新年快樂,沒想到老人家鐵口直斷告訴我:「每逢庚子必有大亂,今年不好過!」 言猶在耳, 2020庚子這一年,真的發生了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生活。 雖然很多媒體報導說去年這一年是有史以來最糟糕的一年,但是對於醫療工作者來說,未嘗不是最好的一

門診時間

早 8:00-12:00

劉中平李幸容

劉中平

劉中平李幸容

劉中平李幸容

劉中平

劉中平

午 15:00-18:00

劉中平

劉中平李幸容

劉中平

劉中平

劉中平李幸容

晚 18:00-20:00

劉中平

劉中平李幸容

劉中平

劉中平

劉中平李幸容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