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在健檢報告上看到「血管鈣化」時,是否也曾心頭一緊,擔心這代表血管已經老化無法挽回?其實,「血管鈣化可以逆轉」這個議題並非不可能!只要掌握正確的方法,從日常飲食、運動到生活習慣的調整,都能對血管產生正面影響。這次,就透過心臟科劉中平醫師帶大家詳解如何掌握「血管鈣化可以逆轉」的方法,帶大家從現在就開始改變,幫助血管重新找回彈性!
當我們談到血管問題時,「血管鈣化」經常被視為一種血管老化的徵兆。但其實,這個現象並不是突然發生,而是身體長期累積下來的結果。血管鈣化是怎麼產生的?有什麼症狀?是否能逆轉? 如果你也對這些問題感到疑惑,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所謂的「血管鈣化」,是指鈣質沉積在血管壁內,導致血管硬化並降低彈性。也可以想像成血管裡面出現了「石灰化沉澱物」,就像珊瑚蟲死亡後形成的珊瑚礁,慢慢堆積、堵塞血流通道。不只是鈣質,這些沉積物還包括:脂肪、纖維組織,以及死亡的細胞與發炎產物,最後形成一層像「稀飯壓在血管內壁」的斑塊,這就是大家常說的「粥狀硬化」或「動脈斑塊」。
一旦血管斑塊或硬化產生,就可能會擠壓到血管的內徑造成血流變差,產生所謂的「缺氧性疾病」,在心臟會造成肌肉缺氧:也就是所謂的「心肌缺氧」或「狹心症」,並造成心臟功能變差與心絞痛;在腦部可能會造成腦部功能退化,所謂的「缺氧性失智症」。 也有可能引發血小板凝集,造成瞬間血流阻塞,導致大面積的組織壞死,心臟或腦部功能瞬間變差,稱之為心肌梗塞或腦中風等急性疾病。
在疾病初期,血管鈣化與動脈硬化往往沒有明顯症狀,必須靠健康檢查或影像檢測(如:心臟電腦斷層、頸動脈超音波)才能早期發現。當硬化加劇、血流受阻時,就可能出現以下不同部位的症狀表現:
若有上述情形,請務必提高警覺並積極就醫,尤其是在尚未出現明顯症狀的早期階段,透過血管鈣化偵測有機會及早介入。很多人會問:血管鈣化可以逆轉嗎? 只要及時調整生活型態、控制三高,的確有可能讓惡化的速度減緩,甚至讓部分輕度鈣化與硬化病變獲得改善喔!
「血管鈣化」和「動脈硬化」常常被混為一談,但其實兩者並不完全相同。簡單來說,血管鈣化是動脈硬化的一種表現,卻不等於全部。
當我們做健康檢查時,醫師常會使用X光、超音波或電腦斷層來觀察血管是否出現「亮點」,這些亮點其實就是血管鈣化的位置。因為鈣質密度高,很容易被影像設備偵測出來,因此能作為早期觀察血管硬化程度的重要工具。
一旦發現有鈣化現象,就代表血管已經產生病變、發炎,甚至可能已有動脈硬化斑塊的形成。
項目 |
血管鈣化 |
動脈硬化 |
定義 |
鈣質沉積在血管內壁 |
血管內皮損傷後,脂肪、膽固醇等物質堆積造成血管變硬與狹窄 |
是否可見 |
可透過X光、超音波、CT明確看見 |
初期難發現,需仰賴超音波或血管攝影檢查 |
是否可逆 |
早期可能可逆或穩定,視個人健康狀況而定 |
部分可逆,尤其在未完全阻塞前透過生活管理改善 |
關聯性 |
是動脈硬化的其中一個階段或表現 |
包含血管鈣化在內的一連串病變過程 |
雖然「完全逆轉」是相當困難,尤其鈣質沈積在血管壁內就很難排出,但逆轉或終止血管硬化的病程在醫學上並非不可能,尤其是在初期發現時。只要及早介入,例如:控制三高、戒菸、增加活動量與改善飲食,都有助於減緩動脈硬化進展、穩定血管斑塊、減少鈣化累積。
但要注意,一旦動脈硬化進展到中重度、甚至形成血栓導致心肌梗塞或中風時,從血流供應的問題延伸到組織的破壞時,治療就會變得更加困難。
因此早期偵測、早期介入,才會是維護血管的黃金關鍵! 許多人在健檢中發現「血管鈣化」時,最擔心的就是是否已經造成心臟病、中風或其他血管疾病,甚至會問:「血管鈣化併發症也可以逆轉嗎?」答案是:雖然鈣化本身難以完全清除,但部分與鈣化相關的併發症病變,是有機會控制甚至逆轉的!
當血管內部出現鈣質沉積,表示血管壁已經老化、發炎或硬化,若未即時處理,可能會進一步導致以下併發症:
目前臨床常使用「冠狀動脈鈣化指數(CAC Score)」來評估心臟血管鈣化的嚴重程度:
鈣化指數(CAC Score) |
臨床意義 |
0 分 | 沒有發現鈣化,代表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很低 |
0~100分 | 輕度鈣化,建議評估是否有高血壓、高血脂等風險因子 |
100~400分 | 中度鈣化,表示已有明顯血管硬化,需積極治療與控制 |
400 分以上 | 高度鈣化,可能已有嚴重病變,需由心臟專科醫師詳細評估 |
雖然「血管鈣化可以逆轉」的機率較低,因為鈣質一旦沉積在血管中不容易完全移除,但動脈斑塊內的膽固醇、油脂與發炎反應,卻是可以透過以下方式有效控制、穩定,甚至部分逆轉:
雖然已發生的血管鈣化不易消除,但與之相關的硬化病灶與併發症,確實可以透過科學方式達到「穩定甚至部分逆轉」,這正是目前醫學界所推崇的健康管理目標與方向。
當醫師告訴你有「血管鈣化」時,許多人會立刻擔心這是不是心血管疾病的前兆?甚至想知道:血管鈣化可以逆轉嗎? 雖然已沉積的鈣質較難完全移除,但透過以下4大建議方法,還是有機會提升血管彈性與穩定危險斑塊的:
血管鈣化是長期血管硬化、發炎及代謝失衡所導致的現象,尤其是動脈壁內層受損、失去彈性後,才讓鈣質逐漸堆積形成「斑點」。這些鈣化斑塊一旦影響血流,就可能進一步引發腦中風、心肌梗塞、末梢循環阻塞等嚴重疾病。故最好的預防,並不是等發病後才治療,而是從生活開始進行「主動預防」,才有機會盡可能減少血管的傷害與退化!
要知道,血管鈣化不是命中註定,預防永遠比治療更有效!現在就開始改變生活方式,自我健康管理,以免產生心臟病灶。且現代醫學發達,就算產生鈣化,只要與醫師配合,還是有許多辦法可以讓血管鈣化逆轉。唯有透過「早期預防、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能讓血液循環更順暢、身體狀態更年輕。想了解更多有關於心臟疾病相關知識?也可以到心臟筆記看看喔!
推薦文章
原來兇手不是你
利尿劑是否會傷腎? | 宇平診所
168斷食法會增加心臟病的危險
少吃甜的比較不會老年痴呆症喔 | 宇平診所
門診時間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早 8:00-12:00
劉中平李幸容
劉中平
劉中平李幸容
劉中平李幸容
劉中平
劉中平
午 15:00-18:00
劉中平
劉中平李幸容
劉中平
劉中平
劉中平李幸容
休
晚 18:00-20:00
劉中平
劉中平李幸容
劉中平
劉中平
劉中平李幸容
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