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RODUCE

醫學博采

外泌體與皺紋

-美國芝加哥大學發表的回溯性論文
外泌體是細胞分泌的小囊泡,體積只有30-200奈米的大小,裡面充滿了蛋白質、脂質和核酸RNA等,原來認為只是細胞排出廢物的機轉,但近來發現外泌體扮演細胞之間溝通的角色,可以促進許多的生理作用。

目前外泌體在皮膚的療效受到肯定,從2023年美國芝加哥大學發表的學術論文顯示,外泌體可以促進膠原蛋白產生、減少發炎、及對抗氧化效應,從而提高皮膚的彈性和質地,因此能減少皺紋及對抗肌膚老化。

另外在皮膚受傷的時候,細胞會分泌外泌體來促進傷口的癒合: 外泌體內的細胞激素可以聚集免疫細胞,協助傷口的清理與對抗感染;生長因子可以活化纖維母細胞,協助傷口的關閉;外泌體內的核酸RNA可以促進血管新生效應,增加傷口的血流與養分供應,加速傷口的恢復。 甚至在曬傷、青春痘及粉刺的恢復都有它的功效。

從皮膚的研究看來,外泌體充滿了皮膚再生甚至青春永駐的希望,對我這個心臟科醫師到底有什麼意義呢? 因為我們認為為血管硬化狹窄、甚至心臟衰竭都與發炎氧化脫不了關係,而我們在心臟治療最需要的就是血管新生;如果外泌體在皮膚有這樣的療效,是否可以延伸到心血管方面呢?

參考文獻:
https://reurl.cc/M4qM7p
https://reurl.cc/G4WGkG

推薦文章

  • 氣喘藥用吸的比較好

    很多人喜歡吸煙、吸飲料、吸睛、更喜歡吸金,但是,請大家吸藥物,卻是接受度很低的一種療法 ​ 也許現在的吸入型藥物都做得太好了,很多患者對於吸入型的藥物覺得沒有「感覺」,好像沒有在用藥一樣,感覺只是吸一口空氣,什麼都沒有治療到 ​ 不過,因為肺臟的結構關係,吸入型藥物在肺部疾病的治療效果,就是比口服
  • 胃痛別大意!很有可能是盲腸炎 | 宇平診所

    這是我永遠忘不了的病例,我竟然差一點延誤了我媽媽的病情! 我親愛的母親她長期有胃腸的疾病,從年輕的時候就吃很多胃藥。 小時候我就常常看到母親胃痛,半夜爬起來吃一些消化餅乾和胃藥。 她前前後後好像做了五次胃鏡,胃部的疾病直到接受了胃幽門螺旋桿菌的治療才逐漸好轉。 胃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
  • 該選擇「侵入性」還是「非」侵入性的醫療呢? | 宇平診所

    這是患者與家屬永遠的困擾:侵入性醫療可以看得更清楚、檢查的更詳細、得到比較徹底的治療結果,但是危險高、傷口大、副作用也多。 怎麼樣取得平衡,提供最安全最舒適的治療方式,是醫師長久研究的課題。 ​ 因為現代人的營養好甚至過剩,使得血管容易被油脂血糖堆積,冠狀動脈阻塞成為心臟疾病的重要因素。 使用心臟
  • 醫療中最重要的時刻,什麼時候能停止治療呢?

    ​在台大醫院當住院醫師的時候,教授常常說: 「不要只知道加藥,判讀病情好轉來減少藥物是更困難的事情」​可不是嗎,現在醫學發達,病情變化的時候我們醫生有好多種藥物可以開立,但是當狀況改善,什麼時候能夠恢復到完全不吃藥的狀態? 那就需要各方面的評估和判斷了。 太早減藥容易病情復發,而心臟疾病的再度發作,

門診時間

早 8:00-12:00

劉中平李幸容

劉中平

劉中平李幸容

劉中平李幸容

劉中平

劉中平

午 15:00-18:00

劉中平

劉中平李幸容

劉中平

劉中平

劉中平李幸容

晚 18:00-20:00

劉中平

劉中平李幸容

劉中平

劉中平

劉中平李幸容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