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的心臟沒問題囉?」 「那為什麼我的心臟會痛?」 「………」 這是劉醫師診間最近很流行的一段對話,特別和大家分享一下。 心臟不舒服的患者來診所就醫,在完成了初步的檢查之後,如果沒什麼大問題的話,通常醫生會說: 「看起來還好。」 這個時候,大家常常會問我: 「所以我的心臟沒問題囉?」 「那為什
「不知道下次能不能看到你?」 對於曾經有心臟病發作過,然後又不規則服藥的病人,劉醫師看診的最後一句話會這麼說。 在當主治醫師的過程中,有幾位被我們治療過的病人,因為沒有好好服用心臟藥物,疾病再度發作,半夜被送到醫院急救。 有些人是因為臨時沒有辦法來看診的關係,藥物不夠;也有的是自己不願意規則服藥。
關於口吃,我想說的是……… 「不要急」 最近一位學妹來詢問我對抗口吃的經驗,她擔心會影響到即將來臨的口試。 雖然劉醫師現在常常和病人爭辯,好像很愛說話的感覺,其實我小時候是一個口吃蠻厲害的人,常常「我要要要……」要不出一個字來? 從國小開始,就會有老師給我這個評語:「學習認真,有點口吃」,到了國中
你看你看月亮的臉? 「哈! 你又胖了⋯⋯」 「我哪有?!」 「劉醫師看人家的體重最準了,下巴比上次又更圓了⭕️,胖半公斤我都看得出來。 要不然你去秤一下體重看看?」 中秋節前夕,我身為第一線診所醫師,總是要叮嚀一下大家,注意飲食,小心體重啊! 果然,這位剛步入中年的男子,我的老病人,在旁邊的體重計
我不是跟您開玩笑喔! 又來了,來了劉醫師最害怕的病人? 這位六十歲的太太是由先生和女兒一起陪來看診的,而且她的先生是長期看我的老病人。 「啊你的血壓超過180怎麼都沒有跟我說,應該要好好控制唷!」 「啊我沒有量的時候就不知道血壓高啊,都是來診所量才有高!」 「那請問妳在家到底有沒有量過血壓呢?」
健檢報告說我有心室肥大,怎麼辦? 因為預防醫學的普及,大家被早期發現心臟疾病的機會變多了,但是往往造成一些意外的困擾。 最常見的問題之一,就是體檢發現「心室肥大」,通常是由心電圖判讀發現的。 大家第一次聽到自己的心臟有問題,應該都會很緊張,但是大醫院的心臟科門診通常是人滿為患,一號難求。 感覺自己
回家一趟? 一位88歲的老婆婆最近回去她大陸的老家玩了一趟,昨天來看我的門診,精神奕奕的,整個人都亮了起來,連她的家人都覺得她身體狀況多了,好像變年輕了? 「您回去有沒有吃什麼家鄉味呀?」 「有喔,什麼都吃了?????」 還記得出發前她非常擔心,她的家人也一度勸她不要去了,但是老人家很看得開,她說
“Never say Never!” 昨天我兩個女兒吵架,因為我的大女兒一直說著絕對沒有、絕對不可能… …………所以我跟她說了這句話,也喚起我的回憶。 我在台大醫院當住院醫師的第一年,那是所有醫生最菜的時候,戰戰兢兢地捧著剛拿到的醫師執照,但是什麼都不會,什麼都不懂。 有一天一位中年的癌症病患來
EECP(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心臟體外反搏治療儀,能有效利用機械作用提高主動脈舒張壓,減低主動脈收縮壓,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改善心肌代謝。適應症包含:心血管疾病、缺血性腦血管病、缺血性腎病、缺血性肢體疾病等。國際上有許多研究證實EECP的療效,國內
在研究EECP的過程中,劉醫師發現有許多國外的醫學機構提到這項治療對巴金森氏症有幫忙,可以改善患者的走路姿勢和肢體的震動。 不過因為我不是神經科醫師,也沒有對這項療效特別的注意。 直到有一位長輩,告訴我他已經服用巴金森氏症的藥物一年以上,但是症狀還是持續惡化。 不只走路不穩而且講話也開始大舌頭。
我們說好的? 這兩天來了位91歲的老伯伯,他眼睛看不到了,嘴巴也發不出有意義的語言。 他只會和我點點頭,但是我好像知道他想告訴我什麼。 他的家人帶他來看我的原因是因為他已經兩週沒有吃東西了,身體瘦了一大圈,四肢也很無力。 看著坐輪椅的他,嘴巴已經快要無法完全閉合了,應該就是典型的腦部功能退化。 我
醫生說我家人不做心導管就沒辦法拔管,真的嗎? 急性呼吸衰竭的病患,為了挽救生命,必須進行氣管插管並使用呼吸器來維持正常的氣體交換。 當病人逐漸脫離危險期之後,如果呼吸功能能夠恢復正常,我們當然希望病患可以不再依賴呼吸器,並且拔除氣管內管,讓病人可以順利轉出加護病房。 移除呼吸器的動作,常常是重症醫
為什麼我明明是心臟痛,到急診室還是要在那邊慢慢等??? 在邁向高齡化社會的今天,我們的急診系統早已負荷過重,急診室永遠都是滿滿的病患! 雖然每一位送到急診室的病患都是我們的手足親人,但是為了讓救治病人的系統可以順利運作,我們總是要有一個輕重緩急的先後順序,狀況緊急的病患先處理,身體有不舒服但是還沒
貧血真的沒關係嗎? 大部分的貧血沒關係,但是最近碰到好幾位病患,都已經暈到有點站不住腳了,但是還是覺得貧血沒關係⋯⋯⋯那劉醫師就要出來說兩句了。 現在人工作壓力大,常常飲食不均衡,因此年輕人貧血的比例不少,特別是女性如果月經量比較多的情況,更容易發生。 大部分是沒什麼不舒服,只是容易累容易頭暈而已
別再問了,我不會告訴您的? 「那個醫師看完報告就叫我開刀,請問你覺得好不好呢?」 「劉醫師認為如果那位醫師建議您開刀,一定是有很強烈的理由,我覺得您可以和他再討論一下喔!」 「我就是不知道怎麼決定嘛⋯⋯」 「請問您和您的家人討論過了嗎?」 「我家人叫我來問醫生,而且他們查網路說有你有一個EECP的
我這樣會不會中風啊? 一位高齡76歲,最近開始走路不太穩,血壓越來越不好控制的老婆婆問我這個問題⋯⋯⋯⋯⋯ 好難啊? 人會越來越老,人的血管也會越來越老化,誰知道明天會不會有任何身體的狀況發生呢? 但是對一位家人都不在身邊,一個人在高雄獨居的老婆婆,真相顯然是太過於殘酷,我真的不知道怎麼回答她?
心臟病治療的年齡限制 在我還是醫學生的時候, 80歲似乎是醫療的極限,很多醫師碰到80歲以上的病人就會勸家屬讓他安享天年就好了,不要再做積極的治療。 曾幾何時,我們進入高齡化社會, 80歲以上的老人家已經是門診的常態,九十歲以上的長者也比比皆是。 然而我們的治療有沒有跟上病患的老化呢? 很遺憾的,
「我從來不推銷的?♂️」 一位中年男性來我的診間,他帶了他這一年多到處看診的病歷,有三家醫學中心和兩家診所的資料,我們一起把資料看完也討論了他的症狀,然後我提出了我的整體判斷。 我建議他如果到現在病情都沒有改善的話,可以有一些藥物的調整和後續的檢查。 然後他突然說了:「醫生你怎麼都沒有和我說EE
「請問醫師,我現在的情況有危險嗎?」 「嗯⋯目前看起來應該沒有危險。」 「所以我心臟是沒有危險的嗎?」 「我不是說您沒有危險喔,我是說‘目前應該’,因為您的情況還不穩定,隨時都可能會有變化喔!」 挖哩咧,劉醫師你在繞口令呀,到底有沒有危險啊?! 可是拜託大家,心臟病是瞬息萬變的,現在我眼前這一顆心
那夜,我一個人擠甦醒球5個小時? 最近疫情緊張,所有醫療衛生主管都在盤點我們的醫療資源,這真的很重要,因為是有可能會不夠的⋯⋯ 也不過20年前,我還在當實習醫師的時候,加護病房和呼吸器是非常稀有和寶貴的,要進加護病房的病人常常要排隊。 每天為了調度加護病房的床位都讓總醫師傷透腦筋,壓力沉重。 有一